LED照明: 行业繁荣背后的专利隐忧

发布时间:

2024-02-07

不久前,有媒体报道,美国照明设计制造商WAC Lighting对Lumine Enterprise,股份有限公司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以和解协议告终。后者是有限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。记者了解到,和解协议的签署意味着后者可能被迫放弃部分美国市场。

 

这是近年来LED照明领域频频发生的专利诉讼中的最新一起,相关消息一经发布就在圈内引起轩然大波。对此,业内人士表示,这些诉讼背后是各大企业的专利博弈,专利博弈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市场的变化。那么,LED照明领域的专利布局是什么呢?谁拥有核心专利?国内企业如何打破专利壁垒?

 

现状:专利诉讼频繁

 

近年来,LED照明领域的专利诉讼频频见诸报端,除了鲁米恩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侵权案外,德豪润达与鲁米勒有限责任公司的专利诉讼案也不少。

 

江苏康辉照明有限公司是一家LED照明外贸企业,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国家。与该公司类似,另一家LED上游公司也因知识产权诉讼而备受关注。

 

2019年底,DHR公告称,公司因未及时披露重大事项等问题被监管机构下发警示函,直指公司与LUMILED LLC相关的知识产权诉讼未及时披露,违反了诚信披露原则。不仅如此,受知识产权诉讼、市场、利润等多重因素影响,2019年9月底,该公司对LED芯片工厂的生产人员进行了裁员和设备封存,工厂已停止生产运营。

 

从19世纪末到现在,电光源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:白炽灯、荧光灯、卤素灯、节能灯和LED灯。LED照明以其良好的节能环保性能吸引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,并获得了日亚化学、飞利浦等国际巨头的开发和专利。中国还启动了绿色照明项目和半导体照明项目,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,在上下游一体化应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。

 

“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一体化创新为当地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。”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。根据LED研究院(GGII)的预测,2020年中国LED照明产值将达到4450亿元,同比增长14.1%,在全球市场的占比预计将达到61%。

 

中国庞大的照明市场催生了三安光电、HC Semitek、联创光电等数十家LED上市公司,处于行业上游;行业中的雷曼光电、国星光电、木林森等;行业下游有欧普照明、佛山照明、NVC照明等。“完整的产业链和巨大的市场使中国LED照明产业从以前发展到现在。”一家LED照明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
 

“巨大的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,但也隐藏着更大的竞争风险。”多年来一直关注LED产业发展的北京伟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汉伦告诉记者,目前LED通用照明已经比较成熟,市场规模增长遇到瓶颈。为了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,占据研发先机的照明公司必然拿起专利武器,提起专利诉讼。记者梳理发现,近五年来,LED照明领域的专利诉讼已达数十起,涉及诉讼的公司既有上游单晶外延企业,也有中游芯片公司,还有下游应用集成企业。

 

困境:专利壁垒已经竖起

 

“从全球LED专利布局来看,关键技术专利掌握在日亚化学、飞利浦等国际LED巨头手中,在发展初期就建立了严格的专利网络,主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。”刘汉伦表示,国外LED照明巨头为了保证市场份额,很早就建立了专利壁垒,通过专利维权来限制竞争对手的发展,并获得专利侵权赔偿。

 

鹤翔知识产权数据专家李辉发现,截至2020年3月14日,全球LED领域的专利申请达数十万件,专利布局数量排名前三的国家是日本、美国和中国,分别为103811件,68292和66446的相关专利申请。“从LED领域的全球发明专利申请趋势来看,从1962年该技术诞生到1994年,该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处于稳定发展阶段,平均每年申请量不超过3000件;从1994年到2010年,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超过3000件帐篷申请呈逐步增长趋势,其中2010年全球相关发明专利申请量峰值超过25000件,2010年后,相关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呈逐步下降趋势,到2018年,LED领域的全球发明专利申请数量降至约12000件。李辉认为,相关发明专利申请量的下降与技术进入产业成熟期有密切关系。

 

从LED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人排名来看,前十名专利申请人分别是欧司朗、LG、飞利浦、夏普、三星电子、东芝、罗姆半导体、斯坦利电气、日亚化学、松下电器等。其中,与欧司朗和LG相关的专利申请超过6000件。从中国的专利申请来看,前10名申请者分别是LG英诺、皇家飞利浦、LG Display、Epistar Optoelectronics、夏普、展晶科技、融创能源、欧司朗、欧司兰光电、日亚化学,这些公司在中国LED领域的相关专利申请超过600件。

 

专利转让是衡量高价值专利的指标之一。李辉发现,截至目前,全球LED领域专利转让最多的五家公司分别是欧司朗、康宁利克飞利浦、皇家飞利浦、三星LED、LUMILED LLC,涉及的相关专利转让数量分别为1959件、1803件、1157件、1107件和1094件。值得一提的是,从LED领域的专利诉讼来看,欧司朗及其相关公司在该领域的专利起诉活动程度最高,该领域涉及专利诉讼的专利数量最多,其次是首尔半导体和首尔Viosy,日亚化学及其相关公司,克里,SATCO Products等。

 

破局:深耕细分领域

 

“LED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,研发力度和产品迭代都有所放缓。”刘汉伦认为,中国企业作为后来者,要在专利上实现重大突破并不容易。上述LED照明企业相关负责人也认为,LED产业发展至今,一直难以有重大创新和突破,公司已做好外延产品的工作。

 

面对专利壁垒,国内许多行业协会和行业联盟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。例如,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发起成立“LED产业专利联盟”,建立了以行业发展、关键技术和重点企业培育为基础的标准化体系,建立LED产业专利库,推进联盟内部专利管理和外部授权。不过,上述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负责人坦言,目前,虽然专利库已经建立并取得一定成效,但意义还不够显著,主要是缺少专利运营人才和高价值专利。

 

LED照明上市公司三安光电一方面支持专利池建设,另一方面通过获取高价值专利,拥有充足的专利弹药库。自2015年以来,三安光电已获得有限公司65项专利,涉及发光器件、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、半导体发光元件、发光二极管阵列及其制造方法等技术。还有一些LED照明公司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来探索高价值专利。例如,雷曼光电与深圳大学合作开发并提交了“一种COB封装剂及其制备方法”的专利申请(申请号:CN201910954167.4)。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小间距板上芯片封装剂及其制备方法,旨在解决现有COB封装剂树脂固化收缩和热膨胀效应导致PCB板翘曲严重的问题。

 

为了加大创新力度,许多LED公司已经跨界到其他细分领域(如电气行业等)寻求多元化发展,如京东方和TCL对MiniLED的研发布局。还有一些公司瞄准了高毛利细分市场,如汽车照明、智能照明和园艺照明。例如,家装新锐爱空间宣布与小米物联深度合作,共同推出包括小爱音箱、墙壁开关、无线开关、身体传感器、小米小爱闹钟、多功能网关在内的全屋智能照明套装。

 

在刘汉伦看来,目前摆在国内企业面前的一道坎,依然是LED照明的五大专利巨头。然而,好消息是,一些外国专利巨头看到LED照明已经成熟,并打算退出这个行业,中国公司可以借此机会通过收购专利或投资相关公司来增强竞争力。(记者陈静秋)